站点介绍
初秋的北京,天气微凉,但在城北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内,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,雪白的剑道上,十几名身着专业击剑服、头戴护面罩的小剑客们正手持花剑,或弓步突刺,或灵活格挡,金属剑身碰撞的清脆声响与教练的口令声、孩子们奔跑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,充满了活力与激情,场边,一位气质干练、目光专注的中年女性正静静观察着,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,她,就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。
“看到孩子们又能无忧无虑地在剑道上奔跑、较量,脸上洋溢着那种专注和快乐,这是我最近感到最欣慰的事情。”训练间隙,王钰在接受采访时,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她的喜悦,作为北京市击剑运动发展的推动者之一,同时也是深耕青少年击剑教育多年的专业人士,她深知这片看似寻常的剑道,对于这些年轻的灵魂意味着什么。
回归:不止于场地,更是心灵的释放
在过去的一段特殊时期里,许多像这样的击剑馆一度沉寂,线下训练暂停、比赛延期或取消,对于需要实战氛围和固定场地的击剑运动而言,无疑是巨大的挑战,尤其是对于正处于技术塑造和兴趣培养关键期的青少年选手,长时间的分离所带来的,不仅是技术可能的生疏,更是对运动热情的一种消磨。

“那段时间,我们都很焦虑。”王钰坦言,“协会、俱乐部、教练和家长都在想办法,我们组织了线上课程,指导孩子们进行体能训练、技术动作空挥,甚至进行‘云对抗’,尽可能保持状态,但击剑的魅力,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临场的博弈、瞬间的反应以及与对手、与裁判的真实互动,这是线上教学无法完全替代的。”

当生活秩序恢复,训练和比赛逐步回归正轨,王钰感受到的首先是一种巨大的释然。“回归剑道,对于孩子们来说,意义远超乎‘恢复训练’本身。”她解释道,“这是一种生活节奏的回归,是社交互动的回归,更是精神释放的回归,他们在剑道上收获的,不仅仅是技术和体魄,还有挫折教育、礼仪规范以及专注力的提升。”
她指着场上一个刚刚完成一记漂亮得分、正兴奋地与队友击掌的少年说:“你看他眼中的光,那种因为全力以赴并取得成功而迸发的喜悦,是任何虚拟世界里的成就都无法比拟的,重回剑道,就是让他们重新找回这种真实的、汗水和努力换来的快乐。”
内核:击剑教育,塑造超越胜负的品格
在王钰看来,推广青少年击剑运动,其核心目标并非仅仅是培养专业运动员,更重要的是发挥其教育功能,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收获能够受益终身的品格。
“击剑被称为‘格斗中的芭蕾’,它既强调身体的协调、力量与速度,更注重头脑的策略、冷静与判断。”王钰细致地阐述道,“每一个回合的较量,都是一次快速的脑力激荡,孩子需要观察对手,预判意图,果断决策,然后精准执行,这个过程,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专注力、应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。”
她特别强调了击剑运动中的“仪式感”和“礼仪”。“从持剑礼到比赛结束后的握手,击剑有着一套悠久的传统礼仪,这不仅是形式,更是对对手、对裁判、对规则的尊重教育,我们要求孩子,无论胜负,都要保持风度,赢了,不骄不躁;输了,要反思总结,向对手学习,这种胜负观的教育,对他们未来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至关重要。”
王钰分享了一个她印象深刻的例子,一个曾经性格较为急躁、容易在失利后气馁的小学员,在经历了几年系统的击剑训练后,变得沉稳了许多。“他现在能在比分落后时,冷静地分析自己的问题,调整战术,甚至能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逆转,他的父母告诉我,这种变化也延伸到了他的学习和生活中,做作业更专注,遇到难题也不轻易放弃了,这就是击剑带来的‘迁移价值’。”
展望:夯实基础,营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
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的副秘书长,王钰的工作远不止于关注一两家俱乐部,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从更宏观的层面,推动北京市青少年击剑运动持续、健康、高质量地发展,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触并享受到这项运动的乐趣与益处。
“近年来,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素质教育需求的增长,击剑这项曾经略显‘小众’的运动,正受到越来越多孩子和家长的青睐。”王钰介绍,目前北京拥有数量可观的击剑俱乐部和培训中心,参与训练的青少年基数稳步增长,协会层面,一直在努力完善各级别赛事体系,从U10到U18,为不同年龄、不同水平的孩子提供展示和锻炼的平台。
“比赛是检验训练成果、提升实战能力、激发运动热情的重要途径。”王钰说,“但我们更强调的是‘以赛代练,以赛促学’的理念,我们鼓励孩子参与比赛,目标是体验过程、积累经验、结交朋友,而不是单纯追求名次,协会在组织比赛时,也会特别注重营造公平、友好、积极的竞赛氛围,弱化‘唯成绩论’的倾向,保护孩子们对击剑最初的热爱。”
教练员队伍的建设也是王钰关注的重点。“优秀的教练不仅是技术的传授者,更是孩子运动生涯的引路人和品格塑造的导师。”她表示,协会定期组织教练员培训、考核和交流,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,特别是强化其在青少年心理引导、兴趣培养方面的能力。
谈及未来,王钰的眼神中充满期待与坚定:“我们希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、更加包容的青少年击剑发展生态系统,这个系统包括标准化的教学体系、丰富的赛事活动、专业的教练队伍以及科学的人才选拔通道,最终目的,是让击剑运动成为更多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,让他们在手持钢剑、直面挑战的过程中,学会勇敢、学会尊重、学会思考,真正地享受击剑带来的快乐和成长。”
采访结束时,训练馆内的喧嚣稍歇,但那份由运动带来的蓬勃朝气依然充盈其间,王钰再次将目光投向剑道上的孩子们,他们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挺拔,对于她和无数像她一样的击剑教育工作者而言,那清脆的击剑声,正是世界上最动听的、预示着希望与成长的乐章。
评论列表 (0条)